

想要选择3+1留学的学生们在近几日咨询小编,3+1留学的一年交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准备
在正式开始交换前,有一些不得不处理的事务。赴英之前的暑假,学姐在租房、办签证这类事务上忙来忙去,到了英国,又要办入学手续、领取BRP(Biometric Residence Permit)、警局注册等等事情,确实是比较繁复。不过等一切事情都办完了,在新的住所等着新生活的开始,心里还是充满了小期待呢。
2.学习
(1)课上:英美的教学模式是lecture+seminar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大课(讲座)+小课(研讨会)。Lecture是多人在一个大教室里听课,有时候可以对教授提问、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不过整体还是以听讲为主;seminar一个小班一般有10-30个人,通常会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其他小组分享成果。有时,还会有针对某种技能进行教学的workshop,可能不是强制参加,要自 己去甚至需要提前报名,比如论文写作、workshop、presentation技巧之类的,能学到不少实用的技能。
(2)课后:即使不说每节课布置的大量reading,隔段时间就要赶的deadline/due也让很多人日常闲不下来了。不得不说英国的论文要求真的是非常严格了,有严格的查重系统,参考文献的格式也很严谨,而且内容必须有理有据,需要读许多文献,确保每一个观点都有数据或前人的观点支撑,而且对于学姐这种“拖延症”来说,不临近deadline,效率就总是上不去,并且生怕 写不好,迟迟不敢下笔。结果deadline成了字面意义上名副其实的“死线”,经常在最后一天挑灯夜战。唉,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合理安排时间。
总得来说,选择了3+1项目,会面临在国外学习生活的一些挑战,假如我们不能尽快适应留学院校的教学方式和语言,说不定会面临一些麻烦。
3.收获
3+1项目毕竟大部分大学时间还是在国内度过,短短一年的留学经历,想要给自己带来明显的提升并不容易。更何况还要克服语言、生活、文化差异等等各种困难。不过,在这种苦乐参半的体验下,学姐也获得了一些收获。
(1)生活:许多英国食物的价格比较贵,味道也不太理想,导致学姐的做饭水平被迫提高。精打细算的省钱能力也在物价的压力下受到了锻炼。
(2)学习:浸泡在全英的教学环境里,英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并且,提前对外国的教学方式有所了解,可以减少很多将来留学深造的压力,毕竟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了,适应期被大大减少。
(3)娱乐:虽然学业很重要,但周末的空闲时间,也可以去附近的街道走走,体验当地的文化氛围。时间更充裕的话,学姐会抽出一两天,坐火车去附近的城市旅游。在圣诞节、复活节等更长的假期,还可以去其他国家旅游。在欧洲,凭借在一个申根国家的签证,能够在二十多个申根国家旅行,非常方便。趁着交换的机会,学姐在英国的几个城市和北欧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回忆。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多数考生默认高考外语考英语,但实际上高考外语并非只有英语可选。根据教育部规定,高考外语包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 6 个语种,考生可根据自身优势和规划,选择更易拿分的语种。那么,高考外语怎么选其他语种?需满足哪些条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种类繁多,部分不良机构利用信息差设置 “陷阱”,导致学生和家长误选后面临学历不认证、费用虚高、教学质量差等问题。想要选出正规、优质的项目,需掌握 6 大避坑关键步骤,从资质、细节到权益保障全面把关。
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时,“计划内” 与 “计划外” 是两个高频却易混淆的概念。不少家长和学生因分不清两者差异,误选不适合的项目,甚至面临学历不被认可的风险。
在升学选择中,“中外合作办学” 常让家长和学生困惑:它到底是 “留学”,还是 “在国内上大学”?有人觉得它是 “不出国的留学”,也有人认为只是 “国内大学的国际班”。其实,中外合作办学是兼具国内学习与国际教育特色的特殊模式,既不是纯粹的留学,也不同于传统国内大学,核心取决于具体办学类型与培养方案。
在学历提升的选择中,国外远程硕士与传统普通硕士(即全日制在校硕士)常被放在一起比较。很多人疑惑:两者的学历是否有区别?认可度、含金量是否存在差距?
随着在线教育技术的成熟,国外远程硕士凭借 “灵活学习”“节省成本” 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职场人提升学历的选择。但很多人在报考前都会纠结一个关键问题:国外远程硕士需要出国吗?实际上,答案并非绝对的 “是” 或 “否”,它取决于项目设计、院校要求及学习目标,不同项目的出国要求差异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