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
公众号
  • 空乘专业公众号

    空乘专业公众号

  • 留学公众号

    留学公众号

  • 艺术教育公众号

    艺术教育公众号

  • 职业教育公众号

    职业教育公众号

育人信息网-职业教育,单招,中专,艺考,留学,高校升学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职业教育

电话
咨询时间:9:00 ~ 23:30
400咨询热线
  • 留学咨询热线留学咨询热线

    400-6666-588

  • 航空专业咨询热线航空专业咨询热线

    400-6028-090

  • 职业教育咨询热线职业教育咨询热线

    400-0035-665

  • 艺术专业咨询热线艺术专业咨询热线

    400-6608-211

联培生录取后能转专业或转学吗?

发布时间:2025-09-19 14:14:58

联培硕士录取后,部分学生因 “专业适配度低”“生活地域变化” 等原因,想调整专业或转学,却担心 “联培模式特殊,无法操作”。实际上,联培生转专业、转学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受 “多方合作协议”“培养资源绑定” 限制,比普通统招硕士(非联培)更严格,且需经过所有合作主体同意。2026 年已录取或计划申请联培的学生,可通过以下解析明确操作边界与流程。

一、核心前提:联培生调整的 “关键限制”—— 多方合作协议绑定

联培项目的核心是 “高校、科研院所 / 企业签订的联合培养协议”,协议中明确了 “培养专业、学生名额、资源分配” 等内容,因此转专业、转学本质是 “变更协议条款”,需满足两个前提:

不破坏原合作框架:若转专业 / 转学导致原协议无法履行(如企业专项培养名额空缺),大概率会被驳回;

新接收方有适配资源:转专业需新专业有对应的联培合作方(如从 “计算机联培” 转 “电子信息联培”,需新专业也有企业 / 院所合作);转学需接收院校有相同或相近的联培项目,且愿意承接。

这决定了联培生调整的 “难度高于普通统招硕士”,且学术型联培(高校 + 科研院所)与专业型联培(高校 + 企业)的调整规则差异显着。

二、分情况解析:联培生转专业的可行性与操作流程

联培生转专业的核心是 “能否找到适配的联培资源”,需按 “学术型联培”“专业型联培” 分类判断,且需在 “入学 1 年内” 申请,超过培养周期中期(如第 2 年)基本无法调整。

1. 学术型联培(高校 + 科研院所):转专业 “仅限同领域相近方向”

学术型联培多围绕特定科研课题设置,转专业需满足 “科研方向匹配”,否则无法融入新课题,具体规则:

可行情况:仅限 “同一学科大类下的相近专业”,且新专业有对应的科研院所合作。例如,原专业是 “物理学(与中科院物理所联培,研究凝聚态物理)”,可转至同属 “理学大类” 的 “材料物理(与中科院金属所联培,研究材料结构)”,两者科研设备、理论基础相近,原高校与新院所可协调资源;

不可行情况:跨学科大类转专业(如从 “物理学联培” 转 “金融学联培”),或新专业无联培合作(如转至高校普通统招专业),因无法匹配科研资源,会被高校与原科研院所共同驳回。

操作流程(以 “物理学转材料物理” 为例):

向高校所在学院提交《联培生转专业申请》,说明理由(如 “个人科研兴趣转向材料结构研究”),并附新专业联培院所(中科院金属所)的初步接收意向(需导师签字);

高校学院审核:确认新专业与原专业同属大类、且学生成绩达标(如 GPA 3.0+,无挂科);

原联培院所与新联培院所沟通:确认原院所释放名额、新院所接收,双方签订补充协议;

高校教务处备案:所有主体同意后,在教育部学籍系统变更专业信息,转专业生效。

2. 专业型联培(高校 + 企业):转专业 “需企业同意且有适配岗位”

专业型联培与企业岗位直接绑定,转专业本质是 “变更企业培养方向”,可行性更低,仅两种情况可能获批:

情况 1:原合作企业有相近岗位资源:若原企业在新专业领域有业务布局,可内部调整岗位。例如,原专业是 “软件工程(与华为联培,岗位为后端开发)”,企业有 “大数据开发” 岗位空缺,且学生通过企业内部考核,可申请转至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联培专业,高校与企业签订岗位调整补充协议;

情况 2:原企业退出合作,需重新匹配:若原合作企业因 “业务调整” 终止联培协议,高校会协调有相同专业需求的其他企业,学生可随资源调整转至新专业(如原合作车企退出,高校协调另一家车企,学生转至 “车辆工程” 联培专业),无需学生主动申请,由高校统一安排。

关键限制:若原企业无适配岗位,且高校无法找到新合作企业,转专业申请会被驳回,学生只能选择 “退出联培,转为普通统招硕士(需高校同意)” 或 “继续原专业学习”。

三、联培生转学:难度极高,仅 “特殊情况” 可操作

联培生转学比转专业更复杂,因涉及 “两所高校 + 原合作方 + 新合作方” 四方协调,仅两种 “特殊情况” 可能获批,且多为 “同区域、同层次院校” 间调整。

1. 可行的两种特殊情况

情况 1:家庭重大变故,需跨地域照顾:如直系亲属重病需长期陪护,需从外地高校转至户籍地附近高校,且接收院校有相同专业的联培项目。例如,原在上海某高校 “护理学联培”(与上海某三甲医院合作),因母亲重病需回四川照顾,可申请转至四川某高校 “护理学联培”(与当地三甲医院合作),需提供医院诊断证明、户籍证明等材料;

情况 2:原联培项目终止,高校无法安置:若原高校因 “合作方退出、资源不足” 终止联培项目,会协调其他院校的同类联培项目接收学生,转学由高校主导,学生只需配合提交材料(如学籍证明、成绩单)。

2. 不可行的常见情况

因 “个人偏好” 转学(如 “觉得城市不好”“想换更好院校”),无合理证明材料,会被教育部门与高校驳回;

接收院校无相同或相近的联培项目(如原专业是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联培,接收院校无该专业联培资源),无法满足培养条件,转学申请无效。

操作流程:需先向原高校提交《转学申请》及证明材料,原高校同意后,联系接收院校确认其有适配联培项目,再协调原合作方与新合作方签订资源转移协议,最后报两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全部通过后才算完成转学,整个流程通常需 3-6 个月。

四、关键注意事项:3 个 “避坑点” 避免影响学业

尽早申请,不拖至培养中期:转专业需在入学 1 年内、课程未大量开展前申请,转学需在第 1 学年结束前启动,超过第 2 年,因 “已参与联培实践、学分难以衔接”,申请基本会被驳回;

优先内部协调,不轻易退出联培:若专业不适配,可先与双导师沟通(如调整科研方向、企业岗位),尽量在原联培框架内解决;若强行退出联培转为普通统招硕士,可能面临 “学分重修、毕业时间延迟” 风险;

留存所有书面材料:申请过程中,所有沟通记录(如邮件、会议纪要)、协议补充条款、证明材料(如医院诊断书)需留存复印件,避免后续出现责任纠纷(如原合作方不认账)。

联培生调整 “可行但受限,提前规划是关键”

联培生录取后转专业、转学并非 “完全不能操作”,但需满足 “多方资源适配”“特殊合理理由”,且难度高于普通统招硕士。2026 年联培生若有调整需求,建议先与高校教务处、双导师充分沟通,明确是否有适配资源,再按流程提交申请;若调整难度大,可通过 “调整科研 / 岗位方向”“辅修相关技能” 等方式适配现有专业,避免因盲目申请影响学业进度。

上一篇:毕业证书会写"联培"吗?含金量打折吗? 下一篇:报志愿时怎么识别 “专升本联合培养” 专业?
咨询咨询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伙伴

  • 朗园盛德(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朗园盛德(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 知云时代(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知云时代(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学艺知云(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学艺知云(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中嘉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嘉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知云中航(天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知云中航(天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赛尔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赛尔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教育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教育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

  • 赛尔知云(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赛尔知云(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山东(潍坊)公共实训基地

    山东(潍坊)公共实训基地

  • 择校一网通

    择校一网通

  • 留学路

    留学路

  • 高中生在线

    高中生在线

快速咨询
育人TOP

上学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