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社会学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人都想要开始提升自身的学历,但是在升学的这一条道路上你是否被套路过呢,那么提升学历的三大骗局有哪些?
01、含金量
要了解含金量,首先要了解成人升学有哪些形式。国民教育系列的几种形式:统招、自考、成教、网教。除了统考是含金量最高的,其它三种形式在社会中的升职找工作、考公务员都是一样的。只是学习的方式不同而已。所以学生在报考的时候,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没有哪一种方式是含金量最高的说法!
02、三个月拿毕业证
有的培训机构打着三个月、半年就拿到学历、毕业证的口号,招揽学生报名。结果最后连学籍、学位证都查不到。在我国,有明确规定:无论成人高考还是网络教育,高起专、专升本都是2.5年制。因此,那些号称可以提前毕业,教育机关有人能提前拿证的都是陷阱,白白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
03、学费低价骗人
官网价格已经出来了,有的机构只收一半或者一部分,也承诺保证毕业。等收了钱之后,人去楼空,或者后期要交各种费用,如考试费、书本费、补考费、毕业费等等。所以报考一定不要贪图小便宜,要学会判断这些机构是不是正规的。现在很多大学都是官网缴费了,学费透明,价格战会越来越不好打了。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04、野鸡大学/虚假大学忽悠人
这些大学通常采用与知名大学及其相似的名称,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以网络教学骗取学费。教育部批准了68所高等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对这68所高校培养的达到本、专科毕业要求的网络教育学生,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后,国家予以承认。所以那些冒牌学校根本就不存在。学生交了学费拿了假学历,还要被人嘲笑。因为没有在国家编制内,不用参加考试,不用查学历,这些都是骗局。
05、承诺无理由退款
有的黑心机构会打着7天/15天/1个月无理由退款的噱头吸引用户报名。然而在缴费后要求退款时,会千方百计找各种理由拖延退款时间,等拖过了承诺时间,就以超时为由拒绝退款。
在选择机构时,一定要上网认真查看机构的口碑如何,要找有办学历史、有固定的办学地址、有教育部门核发的证书的教育机构,最好找有报名过的人了解详情,不要被部分虚假宣传所蒙骗。
06、交完钱,人去楼空
由于成人学制是2.5年。有些学生交完钱,完全就不关心自己的学业情况。等想起来的时候,发现已经人去楼空,联系不上当时办理业务的人,学校和学信网上也查不到自己任何的信息。所以,小编提醒大家,一定要随时关心自己的学业情况。一是,上学信网查自己的学籍是否注册。二是,进学校官网,查自己的学业情况,你可以看到自己修学科的学分。三是,常和教务老师联系。
07、随时报名,名额不限
每一个学校对生源是有指标的,当季招满后,只能等下一季。小编遇到一个学生,本来7、8月可以报名的,他非要拖到9月开学了才想起报名。这个时候他只能等下一季报名,这样要多等半年拿毕业证。心有不甘的他找到另外一家声称可以随时报名,有名额,可以注册的机构。结果呢?交了高价学费,还是晚了半年拿毕业证。最后吃了哑巴亏,也说不出来。
08、狸猫换太子
有些无良机构,因为利益把学生转到收费便宜且没有任何知名度的学校,只是为了赚取更多利益。所以,大家报名后一定要在春季或秋季上学信网查一下自己的学籍,发现问题,马上处理。不要等毕业了,才一声叹息。
学历就像是钥匙,每一道门槛都需要一把钥匙,学历越高,拥有的钥匙越多,因为你能开的门太少,因此你否定了钥匙开门的价值。不论年纪,不管工作是否需要,不论你是公司职员还是家庭主妇,不管你是在编人员,还是个体老板,只要你想提升自己,学历不敢说是你成功的捷径,但无疑是一条不会过时的旅途。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在中职升学体系中,中职学考和职教高考常被考生混淆。其实两者虽有衔接,但定位、考核、用途截然不同,直接影响升学路径选择。本文从5大核心维度拆解差异,帮中职生和家长精准区分,避免备考走偏。
对于备战广东省高职高考(又称“3+证书”考试)的考生而言,精准掌握本地加分政策是提升录取概率的关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每年会发布专项加分政策,结合2025年最新要求,加分项聚焦特殊群体、技能竞赛、优秀表现三大维度,且有明确的申报规范。本文为考生梳理具体加分项目及实操要点。
“高职高考能加分吗?哪些情况可以享受到加分?”每年高职高考报名阶段,加分政策都是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焦点之一。事实上,各地针对高职高考(又称“3+证书”考试)均设有明确的加分政策,涵盖特殊群体、技能竞赛获奖等多个维度。
在综合素质评价填写中,专业与学校选择需结合自身适配性、规划逻辑及呈现重点,避免盲目填报。
在专升本志愿填报中,不少考生因无法准确识别 “联合培养” 专业,要么误报非联培专业错失实践资源,要么漏报联培专业错过低分升学机会。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 专业有明确的官方标注与信息来源,只需通过 “查渠道、看标注、核细节” 三步,就能精准识别。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报失误。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不少考生担心遇到 “企业订单绑定就业”“强制安排实习”“隐性额外收费” 等问题,影响学习体验与权益。实际上,这三类情况在联合培养中可能存在,但需区分 “政策允许的合理情形” 与 “违规侵权行为”,并非所有联合培养都有此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