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行员除了培养方面比较费时间费精力,而且在身体方面也是需要良好的素质,那飞行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飞行员应具备的特殊身体素质:
一、体质好
体质包括先天素质、躯体形态和整个机体机能状态及潜在反应能力。作为一名飞行员要求发育良好,体形匀称,身高适中,个子太高,头顶座舱盖,上身不能坐直,不仅影响操纵,也容易引起疲劳;个子太矮,又对观察外界目标和操纵飞机都有影响,另外对飞行人员的脊柱条件要求也较高,这是因为在飞行中不但在加速度的影响下,脊柱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而且飞机在空中有时要较长时间保持一种状态,有病或畸型的脊柱往往不能支持过久,容易发生腰痛和损伤。在弹射跳伞时,脊柱承受很大的冲击性加速度作用,更易引起损伤,而且体质好的话,飞行耐力就强,不论训练飞行还是战斗飞行,飞行人员的精力消耗和体力消耗都是很大的。加速度不但可以影响人体生理机能,也会使操纵飞机的负荷增大,所以飞行员必须具有一个良好的体质,才能胜任飞行工作。
二、稳定的神经系统功能
飞行是在空中进行的比较复杂活动,所以对神经系统提出了比一般地面工作高得多的要求反应快。飞行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性活动,它是靠人的感知觉、思维和意志,最后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人们的所有活动都是需要时间的,当感觉到一个信号通过大脑、再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中间的最短的反应时间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因此反应时间的快慢在飞行中就显得特别重要。飞行的进程是以分秒来针算的,飞行人员在短时间内要感知很多外界事物,并迅速做出反应。
神经系统功能要稳定,就能耐疲劳。大多数歼击机只有一名飞行员,驾驶、领航、通讯、射击等任务全由一个人承担。由于飞机操纵复杂,环境千变万化,机动时间短促,所以飞行人员经常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时间一长就会产生疲劳,飞行中的一些异常因素的影响,要通过神经系统发挥调节作用,动员各器官、系统的储备力来进行各种生理代偿作用,以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相互统一。这种调节作用本身又加速了神经系统疲劳的产生。疲劳可以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可导致操纵上的错误。
据统计,飞行差错有一半是由于疲劳引起的。这就要求飞行人员的脑细胞具有经受长时间工作而不疲劳的能力。任何神经系统的疾病和缺陷,都难以适应飞行紧张和异常因素的影响,平时要特别注意预防传染贿,脑外伤及神经官能症的发生,以保持一个健康的神经系统。
三、良好的视力
视力是最重要的视觉功能,主要是它能帮助我们感知外界事物,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视力。尽管目前飞机设备不断改进,但并不能完全代替眼睛,视力仍是保证准确观察各种物体的最重要的功能。视力减退,观察距离就近,如远视力1.0时能发现3000米远处的飞机,降到0.8只能在2500米距离发现;若视力为0.7,则只能在2000米以内的距离发现飞机了。另外,各种仪表指示,视屏显示的数据信息都需要飞行员准确无误的读出。因此,飞行员视力不好就不能及早发现目标,准确接收信息,从而影响飞机的操纵和安全。
四、良好的耳气压功能
飞行中飞行人员经常处于大气压剧烈的改变中。中耳腔通过咽鼓管与鼻咽腔相通,平时咽鼓管口是关闭的,只有在吞咽、打哈欠,喊叫或捏鼻鼓气时,才能使咽鼓管口暂时开放。正常人平均每分钟开放一次,熟睡时约4--5分钟开放一次,只有经常开放,才能使中耳腔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力平衡,保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和运动,以传递音波维持正常听力。由于咽鼓管口有单向活门作用,使中耳腔内的气体易出难进。当飞机上升时,外界大气压降低,中耳腔内空气压力相对增高,一部分空气就要通过咽鼓管扩散出来,从而达到中耳腔内外的气压平衡,鼓膜的位置处于正常状态,对听力一般没有影响。当飞机下降高度时,外界大气压逐渐增高,中耳腔内空气压力相对降低,此时咽鼓管不能自行开放,外界空气也就不能进人中耳腔,必然使中耳腔内形成负压,随着高度下降,中耳腔内外的压力差也越来越大,此时须做适当的动作(如吞咽、捏鼻鼓气等)才能使咽鼓管口张开外界空气进入中耳腔内达到内外气压平衡。如果由于鼻咽腔急、慢性炎症或肿物而阻塞咽鼓管口,或咽鼓管狭窄、炎症引起管口阻塞,使咽鼓管口不能正常开放,则使中耳腔形成很大的负压,引起航空性中耳炎,所以,耳气压不良的人是不能胜任飞行工作的。
五、良好的平衡功能
有的人晕车、晕船,或打旋梯、坐转椅就迷糊,这就是平衡功能不良,也叫前庭功能不良,这样的人是不适宜当飞行员的。前庭器官位于内耳,在保持身体平衡和维持人体姿势协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飞行中各种各样的加速度及颠簸,对前庭器官是一种适宜的刺激,正常人一般是能够忍受,没有任何感觉的,但对前庭功能敏感的人,可以形成过强的刺激,超过其耐受阈限,引起前庭神经的过度兴奋,就会出现头晕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和脉搏改变,甚至可出现呕吐、虚脱等不良反应;还能引起定向困难,出现飞行错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飞行安全。
小习惯往往可以成就大事情,我们把个人素质弄好了在面对一切的时候只要做到最好就一定可以成功。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在中职升学体系中,中职学考和职教高考常被考生混淆。其实两者虽有衔接,但定位、考核、用途截然不同,直接影响升学路径选择。本文从5大核心维度拆解差异,帮中职生和家长精准区分,避免备考走偏。
对于备战广东省高职高考(又称“3+证书”考试)的考生而言,精准掌握本地加分政策是提升录取概率的关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每年会发布专项加分政策,结合2025年最新要求,加分项聚焦特殊群体、技能竞赛、优秀表现三大维度,且有明确的申报规范。本文为考生梳理具体加分项目及实操要点。
“高职高考能加分吗?哪些情况可以享受到加分?”每年高职高考报名阶段,加分政策都是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焦点之一。事实上,各地针对高职高考(又称“3+证书”考试)均设有明确的加分政策,涵盖特殊群体、技能竞赛获奖等多个维度。
在综合素质评价填写中,专业与学校选择需结合自身适配性、规划逻辑及呈现重点,避免盲目填报。
在专升本志愿填报中,不少考生因无法准确识别 “联合培养” 专业,要么误报非联培专业错失实践资源,要么漏报联培专业错过低分升学机会。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 专业有明确的官方标注与信息来源,只需通过 “查渠道、看标注、核细节” 三步,就能精准识别。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报失误。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不少考生担心遇到 “企业订单绑定就业”“强制安排实习”“隐性额外收费” 等问题,影响学习体验与权益。实际上,这三类情况在联合培养中可能存在,但需区分 “政策允许的合理情形” 与 “违规侵权行为”,并非所有联合培养都有此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