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招飞院校时间也即将到来第一次初检也将会展开.那么各个院校民航招飞报考流程及报考指南有哪些呢?下面将由小编就带大家提前了解一下!
下面是各个院校民航招飞报考流程及报考指南如下:
一、登录系统
民航招飞系统唯一入口是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本系统唯一登录链接是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民航招飞报考指南".信息注册请一定由考生自己完成,不要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为您注册系统.请您承诺所注册和填报信息真实有效。
二、考生注册
点击右侧【考生平台】的【注册新用户】按钮,进入考生注册界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信息填写,如果已有账号,直接输入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即可登录,如果忘记密码,点击【找回密码】可以通过手机验证码方式找回密码。
逐项输入个人真实信息后,点击【确认注册】,弹出个人基本信息二次确认框.注意:考生所在生源地指考生高考报名所在地,这个非常重要,请仔细核对!
请逐项核实个人信息,注册成功后不可更改,勾选所有复选框后,点击【获取短信验证码】,招飞系统将向你注册的手机号码发送短信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有时效,且同一天同一个手机号码能重复收取手机短信验证码有次数限制.在输入框输入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后,点击【确定】,即可成功注册帐号。
三、完善个人信息
1、填写个人信息
考生从考生平台登录后,点击右侧【个人信息】菜单,填写完善个人基本信息。
确认个信息填写无误后,点击【确认修改】按钮,保存个人信息.注意:考生科类(文理科)信息将和招飞院校的分文理招飞计划匹配,请仔细核对,一旦个人信息更新成功,科类信息不可再更改。
2、填写既有病史
个人信息修改完成以后,考生须点击【既有病史】,然后再相应界面如实填写个人相关健康信息,该项填写完成并点击确认修改后,才可以进行后面的志愿填报项目,注意:既有病史信息一旦更新成功,不可再更改。
四、填报志愿组合
完成以上操作,点击【填报志愿】,考生就可以填报招飞志愿组合。考生须根据提示,谨慎选择个人要报考的志愿.首先选择报考的"招飞院校",然后选择是否服从"院校内送培单位间调剂",再选择"送培单位",最后点击【确认报考志愿】即可完成。
五、确认有效招飞志愿
当考生所填报志愿组合的初检、体检、心理测试都合格后,进入确认有效招飞志愿阶段,在此阶段考生可以选择至多2个合格的志愿组合,申请由送培单位对考生进行背景调查。背景调查合格的志愿组合,正式成为考生在招飞系统上确认的有效招飞志愿.请注意,一旦成为有效招飞志愿,不能更改、删除、撤回等;一旦考生有效招飞志愿达到 2 个,则该考生在招飞系统上参与招飞选拔的所有流程结束,可以据此填报招飞院校飞行技术专业(本科)的高考志愿!
最后就是每个院校的信息也会有不同的,希望同学时刻关注自己心仪的学校动态。如果要详细了解更多(本文相关)信息,可以在线咨询或电话咨询。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在专升本志愿填报中,不少考生因无法准确识别 “联合培养” 专业,要么误报非联培专业错失实践资源,要么漏报联培专业错过低分升学机会。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 专业有明确的官方标注与信息来源,只需通过 “查渠道、看标注、核细节” 三步,就能精准识别。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报失误。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不少考生担心遇到 “企业订单绑定就业”“强制安排实习”“隐性额外收费” 等问题,影响学习体验与权益。实际上,这三类情况在联合培养中可能存在,但需区分 “政策允许的合理情形” 与 “违规侵权行为”,并非所有联合培养都有此类问题。
通过专升本联合培养获得本科学历后,不少考生担心 “联培” 标签会影响后续考研、考公、考编,甚至误以为 “学历认可度低,报名会被拒”。实际上,联培升本属于全日制普通专升本范畴,学历效力与普通专升本完全一致,在考研、考公、考编中无额外限制,仅需满足各类考试的统一报考条件。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学习中,部分学生因 “专业兴趣不符”“家庭地域变动” 想转专业或转学,却担心 “联合培养模式特殊,调整无门”。实际上,这类调整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受 “省教育厅统筹政策”“校校合作协议” 双重约束,比普通专升本(非联合培养)更严格,且需所有合作主体一致同意。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学费收取标准是考生关注的实际问题 —— 不少人疑惑 “全程在专科上课,学费按专科收还是本科收?”“分段上课会不会两边收费?”。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学费有明确政策依据,无论培养地点在哪,均统一按合作本科院校的同专业学费标准收取,与专科院校学费无关,仅部分特殊情况有细微调整。
不少考生担心:专升本联合培养若两年都在专科院校上课,会错过本科院校的优质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师资),导致学习资源 “打折”。实际上,两年全程在专科上课的联合培养,资源并非 “绝对缩水”,而是 “适配性调整”—— 专科院校的实践资源更贴合需求,本科院校也会通过多种方式补充核心资源,关键看 “资源是否匹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