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市企业技能人才市场工资价位正式发布。2019年,上海市技能人才平均工资为12.79万元。技能等级越高,工资也越高。其中,电燃气水生产供应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技能人才工资较高。
据悉,企业技能人才市场工资价位数据来源于国家人社部统一部署开展的企业薪酬调查。今年,上海共调查企业3037户,调查对象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工作、2019年全年正常出勤的技能人才,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为高技能人才)17.5万人。
颇具比对价值的是平均工资的中位数。高级技师的工资中位数为18.68万元,技师为16.02万元,高级工为14.05万元,中级工为11.22万元,初级工为8.18万元。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技能等级的提升,工资水平相应提高。
从初级工和中级工的情况看,在25-35周岁时平均工资最高,为12万元;年龄段越长,工资有所降低,在10-11万元之间。这显示出对于等级较低的技能人才,高年龄段在工资水平上没有优势。
而高技能人才则呈现出“越老越吃香”的情况。高级工在25周岁以下时与同年龄段初级工和中级工的平均工资相差不大,但随着年龄增长、水平提高,工资水平提高较快,在55周岁以上年龄段达到最高,为19.04万元。
从行业来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资较高,他们的工资中位数分别为22.38万元、16.13万元和12.75万元,比全部技能人才工资中位数(10.53万元)分别高出11.85万元、5.60万元和2.22万元。
部分制造业行业的技能人才工资也较高。2019年,制造业技能人才工资中位数为10.82万元,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19.25万元)、化学制品制造业(15.14万元)、汽车制造业(12.37万元)、专用设备制造业(10.82万元)、铁路船舶航空运输设备制造业(10.77万元)高于全部技能人才工资中位数。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在中职升学体系中,中职学考和职教高考常被考生混淆。其实两者虽有衔接,但定位、考核、用途截然不同,直接影响升学路径选择。本文从5大核心维度拆解差异,帮中职生和家长精准区分,避免备考走偏。
对于备战广东省高职高考(又称“3+证书”考试)的考生而言,精准掌握本地加分政策是提升录取概率的关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每年会发布专项加分政策,结合2025年最新要求,加分项聚焦特殊群体、技能竞赛、优秀表现三大维度,且有明确的申报规范。本文为考生梳理具体加分项目及实操要点。
“高职高考能加分吗?哪些情况可以享受到加分?”每年高职高考报名阶段,加分政策都是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焦点之一。事实上,各地针对高职高考(又称“3+证书”考试)均设有明确的加分政策,涵盖特殊群体、技能竞赛获奖等多个维度。
在综合素质评价填写中,专业与学校选择需结合自身适配性、规划逻辑及呈现重点,避免盲目填报。
在专升本志愿填报中,不少考生因无法准确识别 “联合培养” 专业,要么误报非联培专业错失实践资源,要么漏报联培专业错过低分升学机会。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 专业有明确的官方标注与信息来源,只需通过 “查渠道、看标注、核细节” 三步,就能精准识别。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报失误。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不少考生担心遇到 “企业订单绑定就业”“强制安排实习”“隐性额外收费” 等问题,影响学习体验与权益。实际上,这三类情况在联合培养中可能存在,但需区分 “政策允许的合理情形” 与 “违规侵权行为”,并非所有联合培养都有此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