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职业技术大学正逐渐崭露头角,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职业技术大学的排名也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2025年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了 “2025 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其中首次发布的本科层次 “职业技术大学排名” 尤为引人注目,为我们了解这些院校的办学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软科中国职业技术大学排名
| 排名 | 学校名称 | 所在地 |
| 1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 广东 |
| 2 |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 浙江 |
| 3 |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 重庆 |
| 4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 | 广东 |
| 5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 | 河南 |
| 6 |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 | 北京 |
| 7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 浙江 |
| 8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 江苏 |
| 9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 河北 |
| 10 |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 | 山东 |
| 11 |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 江西 |
| 12 |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 | 广西 |
| 13 | 贵州交通职业大学 | 贵州 |
| 14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 四川 |
| 15 |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 | 湖北 |
| 16 |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 河北 |
| 17 | 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 | 吉林 |
| 18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甘肃 |
| 19 |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 新疆 |
| 20 |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 | 广西 |
| 21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 甘肃 |
| 22 |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 | 湖南 |
| 23 | 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 | 黑龙江 |
| 24 | 长春职业技术大学 | 吉林 |
| 25 |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 河北 |
| 26 |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 河北 |
| 27 |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 山西 |
| 28 |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 | 吉林 |
| 29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 新疆 |
| 30 |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 广西 |
| 31 |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 | 青海 |
| 32 | 酒泉职业技术大学 | 甘肃 |
| 33 |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 浙江 |
| 34 | 民政职业大学 | 北京 |
| 35 |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大学 | 新疆 |
| 36 |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 | 贵州 |
| 37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 | 甘肃 |
在 2025 中国职业技术大学排名中,共有 37 所院校参与排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独占鳌头。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和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进入前十的院校还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淄博职业技术大学。仔细观察这份榜单可以发现,除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外,其余均为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 A 档和 B 档建设单位,充分体现了双高计划院校在职业本科教育中的引领地位。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在中职升学体系中,中职学考和职教高考常被考生混淆。其实两者虽有衔接,但定位、考核、用途截然不同,直接影响升学路径选择。本文从5大核心维度拆解差异,帮中职生和家长精准区分,避免备考走偏。
对于备战广东省高职高考(又称“3+证书”考试)的考生而言,精准掌握本地加分政策是提升录取概率的关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每年会发布专项加分政策,结合2025年最新要求,加分项聚焦特殊群体、技能竞赛、优秀表现三大维度,且有明确的申报规范。本文为考生梳理具体加分项目及实操要点。
“高职高考能加分吗?哪些情况可以享受到加分?”每年高职高考报名阶段,加分政策都是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焦点之一。事实上,各地针对高职高考(又称“3+证书”考试)均设有明确的加分政策,涵盖特殊群体、技能竞赛获奖等多个维度。
在综合素质评价填写中,专业与学校选择需结合自身适配性、规划逻辑及呈现重点,避免盲目填报。
在专升本志愿填报中,不少考生因无法准确识别 “联合培养” 专业,要么误报非联培专业错失实践资源,要么漏报联培专业错过低分升学机会。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 专业有明确的官方标注与信息来源,只需通过 “查渠道、看标注、核细节” 三步,就能精准识别。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报失误。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不少考生担心遇到 “企业订单绑定就业”“强制安排实习”“隐性额外收费” 等问题,影响学习体验与权益。实际上,这三类情况在联合培养中可能存在,但需区分 “政策允许的合理情形” 与 “违规侵权行为”,并非所有联合培养都有此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