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升本备考过程中,部分考生可能因发挥失常、志愿填报不当等原因遗憾失利,“还能不能再考” 成为他们最迫切想知道的问题。实际上,专升本能否重考,关键取决于报考类型(统招 / 成人)与所在省份政策,并非 “一失败就没机会”。
一、统招专升本:多数省份 “应届生仅有 1 次机会”,少数可补报
统招专升本(全日制)因学历认可度高,成为应届生首选,但重考规则最严格,各省差异显着:
1. 多数省份:应届生仅限 1 次报考机会,失败后无法重考
河南、山东、湖北、广东等主流省份明确规定,统招专升本仅允许专科应届毕业生报考,且仅有 1 次机会。例如:
山东考生若在专科大三毕业当年报考统招专升本失败,毕业后无法再以 “应届生身份” 重考,也不能跨省报考其他省份的统招专升本(多数省份要求 “本省就读专科生” 或 “本省户籍”)。
湖北明确 “统招专升本报考资格仅限应届毕业生,往届生不得报考”,失败后只能转向成人专升本渠道。
这类政策的核心目的是保证统招专升本的 “全日制培养属性”,避免与本科统招、研究生教育资源冲突。
2. 少数省份:户籍考生或可 “往届重考”,但有年限限制
仅辽宁、上海、天津等少数地区对统招专升本重考放宽限制:
辽宁规定:本省户籍的专科往届生,毕业 3 年内可再报考 1 次统招专升本(如 2024 年毕业的考生,2025-2027 年仍有机会),但需提供户籍证明与学历认证报告。
上海允许:上海户籍考生若在外地就读专科,毕业后 2 年内可回上海报考统招专升本,失败后次年可再考 1 次(仅限 2 次机会)。
需注意:这类省份的 “往届重考名额” 极少,且多面向理工科冷门专业,竞争比应届生报考更激烈。
二、成人专升本:无次数限制,失败后可随时重考
成人专升本(自考、成考、开放大学)因 “非全日制” 属性,重考规则极为灵活,适合专升本失败的考生:
1. 成人高考专升本:每年 1 次机会,失败后次年可再报
成考专升本每年 10 月举行全国统一考试,若未达到院校录取分数线,可选择:
次年重考:无需等待年限,只要符合 “年满 18 周岁、有专科毕业证” 的基本条件,次年即可重新报名,且可更换专业或院校(如今年报考汉语言文学失败,明年可改报工商管理)。
调剂录取:若分数接近省控线,可申请调剂至未招满的民办院校或冷门专业,无需重考即可入学(如 2024 年河南成考专升本省控线 120 分,考 115 分的考生可调剂至民办院校)。
2. 自考专升本:无考试次数限制,单科没过可反复考
自考专升本无 “统一考试时间”,考生可自主选择报考科目(每次最多报 4 科),若某科考试失败:
可在下次考试(多数省份每年 2 次,4 月、10 月)重新报考该科目,直到通过为止,无次数与年限限制(如英语(二)考 3 次没过,第 4 次仍可报考)。
部分省份(如广东、江苏)允许 “跨专业重考”,若原专业难度大,可更换至更简单的专业(如从 “计算机科学” 改考 “行政管理”),已通过的公共课(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绩仍有效。
3. 开放大学专升本:全年可报名,入学无考试,失败风险低
国家开放大学(原广播电视大学)专升本无 “考试录取” 环节,考生提交专科毕业证、身份证即可报名,若因材料不全或审核不通过 “失败”:
补充材料后可随时重新报名(全年分春秋两季入学,春季 3 月、秋季 9 月),无次数限制,且入学后仅需完成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难度低,通过率超 90%)。
三、专升本失败后的 3 条备考建议
明确方向:应届生优先 “争取少数省份往届名额”,往届生主攻成人专升本
若为应届生且所在省份无重考机会,可先尝试 “跨省户籍报考”(如辽宁户籍考生回辽宁重考);若为往届生,直接选择成考或自考,避免浪费时间等待。
复盘失败原因:针对性提升
若因英语、数学基础差失败,成考备考时可选择 “不考数学的专业”(如汉语言文学、法学),自考可优先通过公共课(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积累信心。
若因志愿填报过高失败,下次报考时采用 “冲稳保” 策略(如成考第一志愿报公办院校,第二志愿报民办院校)。
利用 “过渡学历”:先拿证再提升
若急于提升学历,可先通过开放大学专升本快速入学(最快 2.5 年毕业),拿到本科毕业证后,再报考在职研究生(如 MBA),弥补 “非全日制学历” 的短板。
专升本失败并非 “学历提升终点”,统招专升本有机会的考生需抓住少数省份的 “往届名额”,无机会的考生可转向成人专升本,且后者无次数限制,只要坚持备考,终将成功上岸。建议考生提前查询目标省份教育考试院政策,或咨询学历提升机构,制定个性化重考计划。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飞行员体检(民航 Ⅰ 类体检)是职业准入的 “硬门槛”,因标准严格,不少人担心因视力、身高、色盲或伤疤问题被淘汰。本文结合民航局《民用航空人员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拆解体检核心标准,同时给出不合格情况的应对建议,帮你理性看待体检难关。
想报考飞行员专业,高考成绩是重要门槛。不少考生疑惑:飞行员专业文化课分数线到底多高?若分数不够,“自费学飞” 或 “大毕改” 能否成为备选路径?
飞行员面试不仅考察专业能力,更看重候选人的职业适配度与综合素质。不少考生因不清楚 “问什么”“怎么答” 错失机会 —— 面试常问哪些问题?自我介绍、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如何答才能打动考官?
在飞行员选拔中,心理测试是易被忽视却关键的环节,投射绘图、反应时、转椅等项目常让考生紧张 —— 这些测试刷人率高不高?会不会没明确理由就 “莫须有” 被刷?
想成为飞行员,除了身体和技术要求,政审(背景调查)是关键门槛。不少人疑惑:飞行员政审到底查几代亲属?家里旁系亲属有前科会不会影响自己?本文结合民航局《民用航空背景调查规定》,拆解政审范围与判定标准,消除常见认知误区。
想学飞却被 “费用” 和 “路径选择” 困住?不少人对学飞成本一知半解,也不清楚公司送培、自费、贷款哪种更适合自己。本文结合行业实际,拆解学飞费用构成,并对比三种主流路径的利弊,帮你做出适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