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考试刚刚结束,根据每年数据和学生反馈,今年国内艺术生升学之路在参与人数和难度系数都出现了大幅上升,那么面对艺考和考研,艺术留学或许是捷径呢?
1、本科阶段对比
本科阶段,有意向进入高校学习艺术专业的同学,就需要在全国统一的高考前进行艺术类的高考,称为“艺考”。艺考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各省市的艺术联考,通常在每年的11月—12月,考试科目根据省份的不同略有差别,但大致分为素描、水彩、速写三大类绘画基础能力的考核。
联考的成绩分为不同的等级,基本省内的高校都认可联考成绩并设置相应的分数线,与考生的高考文化成绩综合之后择优录取;其次,各省还会设置一个合格线,考生成绩达标才能参加拥有自主招生权院校的校考。校考集中于每年的1-2月,大多需要考生来到院校所在地进行现场考核,考试科目不仅仅局限于手绘基础,近年来美院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考核趋势也更侧重于学生创造力的体现。
海外“艺考”没有分数线一说,相对来说更取决于申请院校招生官的决策,招生官也会根据当年的申请人数和招生要求,在综合评判申请者各项成绩下进行择优录取,也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考试,申请准备时间也更长,美国院校的申请分为提前申请/ED和常规申请/RD,英国大部分院校也分为两轮,并且在申请国家和院校要求类似的情况下,同学们还可以选择多所院校同时申请。除了作品集外,同学们还要准备语言成绩及文书材料,美国部分艺术院校需要考SAT/ACT,英国院校需要A-Leavel成绩;除此之外,例如Parsons等院校还会设置作品集外的挑战项目,需要同学们另作准备。
相比之下,国外艺术院校的本科招生的考核制度就更加成熟和稳定。大多数国家针对海外申请者的考核方式都是递交申请材料,其中最决定性的内容就是作品集,作品集的要求不同院校不同专业都会有相应的差别,但是通常来说院校的考核重点决不仅仅是手绘等基础能力,而是需要同学们能够展示设计项目从0到1一个完整的创意发散过程。
2、研究生阶段对比
国内研究生阶段的考核机制同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国统考,每年都在12月下旬举行,考试科目分为:英语、政治和专业考核(部分院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还需要考数学)。专业部分的考核内容由报考院校及专业决定,通常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艺术理论课程,考核内容多集中于中外美术史、世界设计史、工业史等史论类知识。第二部分则是由每所院校自主命题的专业实践考核,考试时长为3-6个小时,具体题目当场公布,题材也大致分为主题宽泛的装饰画、建筑快图及设计方案等,需要同学具备扎实的手绘基础及面对突发要求的及时思辨能力。
除此之外,国内院校研究生专业采取的是导师制,在第一轮统考通过后,通常还会用第二轮复试,考试内容也分为面试和基础考核,面试阶段需要同学提供过往的作品集,复试有一定的淘汰率,申报导师的个人观点占主要因素。
海外研究生申请模式与本科阶段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在申请材料上也由作品集、语言、文书材料三部分为主,除了在提交内容的数量和分数上稍有提升外,主要差别还在于作品集的考察重点。因此海外院校、国家、专业的不同,对于专业考核的形式也相差较大,所以同学们在择校时首先要明确目标院校,在系统的调研后做针对性的准备。但通常来说,研究生阶段作品集的考核更集中于专业维度,除了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还需要申请者具备批判性思维、个人风格、跨学科能力等等,并能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完整的设计作品。
3、横向对比分析
传统的国内艺术教育更多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的是能够应对就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所以在考核制度上更看重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积累和思想素质,而海外艺术教育更专注于艺术本身。因为发展比较成熟,院校在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上也更加细分,考核重点在于学生的艺术潜力、美学素养以及自主创造力,培养方向会更加面对未来市场,去培养一些新兴人才或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家。
01、本科阶段,国内艺考更适合有多年绘画基础,创作模式适应临场发挥,且想要选择传统艺术专业的同学;海外艺术院校更适合自主能力强,有艺术抱负,准备时间较短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同学;
02、研究生阶段,国内院校更适合专业能力和文化基础扎实,专业兴趣点更偏向学术研究的同学;海外院校更适合对自己有明确规划,实践能力强,重视创意和个人风格的同学。
最后,在现阶段就业市场来说,虽然现在海外留学生的竞争优势趋向平淡,但实际上,仍然是比较吃香的,无论是海外艺术教育重视的实践性、商业性,甚至是海外经历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放的理念、外语能力等等都是企业所看重的职业素养。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提到服装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 “当服装设计师”,甚至担心 35 岁后创意衰退、职业发展受限。其实,服装设计专业的职业路径远比想象中宽泛,且 35 岁后也能通过职业转型或深耕实现持续发展。今天就为大家梳理服装设计专业的多元职业选择,以及 35 岁后的职业规划思路。
提到服装设计专业,很多人会好奇:日常学习是不是只围着画笔和缝纫机转?其实,服装设计是一门融合艺术、技术与理论的综合学科,课程设置远比 “画图 + 踩缝纫机” 更丰富。今天就带大家拆解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看看真实的学习日常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高考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中,不少对服装设计感兴趣的学生都会有两个疑问:服装设计专业必须参加艺考吗?0 基础的理科生能不能转去学服装设计?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两个关键问题,帮大家理清专业选择的思路。
“时尚管理留学回国认可度高吗?”“能不能用留学学历考公、落户?进国企会不会不被认可?” 这是很多计划出国读时尚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顾虑。事实上,时尚管理留学回国的含金量,取决于院校排名、学历认证情况,而考公、落户、进国企的认可问题,需结合具体政策与岗位要求判断,整体而言 “机会与适配性并存”,并非 “留学学历无用”。
“学时尚管理的女生,是不是要靠颜值身材竞争?”“行业里会不会因为是女性,得不到好机会?” 这是很多女生选择时尚管理专业前的核心顾虑。事实上,时尚管理行业虽与 “时尚” 相关,但并非 “颜值至上”,性别歧视也远没想象中严重,职业发展的核心仍取决于个人能力,而非外貌或性别。
“时尚管理毕业就能进 LV、Gucci 这些奢侈品牌吗?”“行业就业率高不高?起薪能有多少?” 这是很多选择时尚管理专业的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事实上,时尚管理毕业生进入奢侈品牌并非 “默认选项”,就业率与起薪也受岗位类型、学历背景、实践经验等多重因素影响,需客观拆解才能避免认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