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15年12月27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决定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四条修改为:“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将第五条修改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将第二十四条修改为:“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四、将第二十九条修改为:“设立实施本科及以上教育的高等学校,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实施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设立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审批设立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审批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委托由专家组成的评议机构评议。
“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分立、合并、终止,变更名称、类别和其他重要事项,由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审批机关审批;修改章程,应当根据管理权限,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核准。”
五、将第四十二条修改为:“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议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
“(二)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
“(三)调查、处理学术纠纷;
“(四)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五)按照章程审议、决定有关学术发展、学术评价、学术规范的其他事项。”
六、将第四十四条修改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本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评价制度,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专家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效益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七、将第六十条第一款修改为:“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高等学校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
将第二款中的“教育法第五十五条”修改为“教育法第五十六条”。
本决定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在高考多元化的招生模式中,综合评价招生正逐渐成为众多考生进入理想高校的重要途径。它打破了传统高考 “一考定终身” 的局限,从多个维度综合考量学生的素质,为具有不同特长和优势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是 “分数 + 素质” 的多元评价模式,了解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准备,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材料审核、笔试、面试。
高校招生中的综合评价,是打破传统高考 “一考定终身” 的重要举措,旨在选拔 “分数合格、素质全面、特长突出” 的优秀学生。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无论是评估一个项目的可行性、判断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还是考量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我们都需要一种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做出准确的判断。综合评价,作为一种能够整合多个指标、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的手段,正逐渐成为各领域不可或缺的决策支持工具。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港澳地区高校凭借独特的教育模式、国际化资源和灵活的升学路径,成为越来越多内地学生的升学选择。港澳高校面向内地招生有一套独立且规范的体系,与内地高考志愿填报既相关联又有区别。
在众多学子为高考拼搏的征程中,有一条特殊的 “绿色通道”—— 华侨生联考,正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它为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提供了一条别样的升学之路,以其独有的政策优势和考试特点,成为众多学子进入内地高校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