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资助,润物无声。为了让广大学生及家长更好地了解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让你了解中职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
奖励对象: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二年级及以上在校生中学习成绩、技能表现等方面特别优秀的学生。
奖励标准:每生每年一次性奖励6000元。
申请条件:
基本条件要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遵守法律法规,遵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4)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5)在校期间学习成绩、道德风尚、专业技能、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表现特别优秀。
成绩表现等要求:
学习成绩排名位于年级同一专业前5%(含5%)的学生可以申请中职国家奖学金。学习成绩排名位于年级同一专业排名未进入5%,但达到前30%(含30%)且在道德风尚、专业技能、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可以申请中职国家奖学金,同时需要提交详细的证明材料。
证明材料须由学校审核后加盖学校公章。学习成绩排名未进入30%的,不具备申请资格。
“表现特别突出”主要是指: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具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服务社会、自立自强等实际行动,在本校、本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在职业技能竞赛或专业技能竞赛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优胜奖以上和入围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及国际性职业技能竞赛获前8名,在中国技能大赛等全国性或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优秀名次(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前20名、二类职业技能竞赛前15名)。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专业技能竞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励,省级选拔赛获得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创新发明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获得通过专家鉴定的国家专利(不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在体育竞赛中取得显著成绩,为国家争得荣誉。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体育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二名。体育专业学生参加国际和全国性体育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二名。集体项目应为上场的主力队员。
在重要艺术展演文艺比赛中取得显著成绩。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或同等水平比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或前三名奖励;艺术类专业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或同等水平全国性及国际性比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或前三名奖励,以上展演(比赛)省级遴选获得二等奖及以上或前二名奖励。集体项目应为主要演员。
获省级及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杰出青年、五四奖章等个人表彰或荣誉称号。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优秀作品展示展演的个人或集体项目主要创作人员。在创业等其他方面有优异表现的。
申请、审批、发放流程:
秋季学期开学一个月内,中等职业学校根据本校当年度中职国家奖学金分配名额,组织符合奖励条件的学生填写《20-20学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连同获奖文件、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递交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评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负责对学生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提出中职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建议名单,报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负责人和相关代表组成的学校评审领导小组认真评审,评审结果须在校内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时,严禁涉及学生个人敏感信息及隐私。
中职国家奖学金名单公示无异议后,中等职业学校将《20—20学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评审名单表》连同评审结果材料按程序分别报送同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
每年10月15日前,各设区市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组织开展本辖区中职国家奖学金名单评审工作,并认真填写《20—20学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评审名单汇总表》后,将相关材料按程序报送至自治区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最终审核通过的中职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后,中等职业学校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当年中职国家奖学金通过学生资助卡、社会保障卡等一般银行储蓄卡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将获得中职国家奖学金情况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并及时更新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全国技工院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确保学生资助信息真实准确。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普职融通作为 “普高与中职资源互通” 的教育模式,并非适合所有学生。不少家长和学生因盲目跟风参与,反而出现 “文化课跟不上”“技能学不精” 的问题。其实,普职融通的核心价值在于 “精准匹配需求”,以下 4 类学生选择参与,更易发挥其 “文化 + 技能” 双提升的优势,找到适配的发展路径。
在普职融通过程中,部分中职生或实验班学生可能因 “文化测试未达标”“名额有限” 等原因,面临 “转回普高失败” 的情况。此时容易陷入焦虑,担心 “升学路径变窄”“未来发展受限”。其实,转回普高失败并非 “绝路”,反而可通过调整方向、利用现有资源,找到更适配的发展路径。
参与普职融通后,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后续问题莫过于:需要参加哪些考试?未来能通过哪些路径升学?毕竟考试与升学直接关系到学业衔接与职业发展。本文将从 “考试类型” 和 “升学出口” 两大维度,结合不同学生群体(普高生、中职生、实验班学生)的特点。
选择普职融通后,家长和学生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是:课程到底怎么安排?普高生学技能课会不会耽误文化课?中职生补文化课会不会让技能训练 “打水漂”?甚至有人担心 “文化课程缩水”,影响升学基础。
在参与普职融通过程中,“学籍归属” 和 “能否互转” 是学生及家长关注的核心问题 —— 毕竟学籍直接关系到升学路径、毕业身份等关键权益。由于普职融通分为 “课程选修”“实验班就读” 等不同参与模式,学籍管理规则也存在差异。
在了解普职融通的定义与试点情况后,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哪些人能参加普职融通?具体该怎么报名?由于普职融通试点模式多样,不同地区、学校的招生对象和报名流程存在差异,本文将从核心招生范围、通用报名步骤、地区案例及注意事项四方面,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