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招对于近几年的单招生来讲是有新的变化,那么2024年单招政策有哪些变化?
一、考试责任主体发生变化
改革前:文化考试题(语文、数学、英语)由四川省教育考试命题中心统一命题,而报名、考试、评卷、录取由单招院校自主组织。
改革后:高职单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实现统一报名、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录取。
二、招生计划比例发生变化
改革前:各院校高职单招计划原则上不低于学校上年高职(专科)招生计划总人数的55%。
改革后:各院校高职单招计划原则上不低于学校上年高职(专科)招生总计划的 55%,不超过学校上年高职(专科)招生总计划的 70%。
三、志愿填报方式发生变化
改革前:先填报高职单招志愿,再考试。3月上中旬分网上报名和学校确认两个阶段填报高职单招志愿,只能填报1所学校志愿,然后在所填报的学校官网填报专业志愿;3月底4月初到所填报的单招院校参加单招考试。
改革后:先考试,再填报高职单招志愿。考试成绩公布后,考生登录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按网站提示和有关要求填报学校志愿和专业志愿,学校志愿设置为 9个平行志愿,每个学校志愿内设 6 个专业志愿及专业调配志愿。
四、考试内容发生变化
改革前:高职单招考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由招生院校自行组织。考试总分为500分,文化素质考试满分为300分,由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制。职业技能综合测试满分为200分,由单招招生院校自主命制。
改革后:高职单招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评价方式。试卷及答题卡分为针对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普高类”和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中职类”。考试由文化素质考试和职业技能综合测试两部分构成,考试方式均为纸笔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
“普高类”考生考试科目为:文化素质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职业技能综合测试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中职类”考生考试科目为:文化素质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职业技能综合测试重点考查职业技术理论知识(文化艺术类考生参加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统考)。
五、考试地点发生变化
改革前:到所填报的单招院校参加考试。
改革后:高职单招实行网上统一报名。在规定时间内,考生登录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s://www.sceea.cn),自主选择填报1个考点,再登陆考点指定网站,进行报名信息确认。考生到所填报确认的考点参加文化考试和职业技能综合测试。
六、录取规则发生变化
改革前:学校根据相关规定和招生计划等情况,按照考生文化素质考试和职业技能综合测试成绩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各院校自主设定分数优先、专业优先录取规则)。
改革后:投档规则为按“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投档。文化考试、职业技能综合测试成绩双上线后按照成绩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七、录取后是否可以放弃
所有考生被正式录取后不得换录,也不再参加普通高考或对口招生考试。若考生想要放弃录取,须在被正式录取前(在单招录取名单公示期间),根据学校招生章程公布的办法申请放弃录取资格,如果过了公示时间,会被正式录取,不可能再被其他学校录取。如果被录取后不想读,只有退学,明年再参加高考。若未被高职单招录取,普高类考生还可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高校学习,中职类考生还可通过对口招生考试进入高校学习。
上述的就是2024年单招政策的信息,有感兴趣的可以咨询我们的老师来报名吧!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分类招生报名要满足什么条件?”“我是往届生,能参加吗?”“社会考生没有高中学籍能报吗?”……分类招生报名季,这类问题层出不穷。其实分类招生报名条件宽松,往届生和社会考生均有报考资格。
拿到分类招生预录取通知后,不少考生陷入纠结:“想试试普通高考冲更好的学校,预录取会影响吗?”“预录取后还能反悔参加高考吗?”。其实预录取不等于最终录取,是否能参加高考关键看“确认录取”这一核心环节。
分类招生志愿填报后,考生最关心的就是“录取时看分数还是看志愿顺序?”。其实这两种规则在不同省份和院校都有采用,直接影响录取结果。
分类招生报名环节,材料准备是否齐全直接影响报名成败。不少考生尤其是中职生疑惑:“报名要备哪些材料?”“必须交学籍证明吗?”。本文梳理通用材料清单、中职生特殊要求及避坑技巧,帮你一次性备齐材料顺利报名。
分类招生校考结束后,“怎么查预录取结果?”“递补录取是捡漏机会吗?”成了考生最关心的问题。预录取是录取的关键环节,递补录取则是未首轮录取考生的“救命稻草”。
“通过分类招生考上的大学,和高考录取的学生待遇一样吗?毕业证会不会有特殊标注?”这是众多考生和家长的核心顾虑。其实教育部早已明确两者的权益平等性,本文从待遇保障、毕业证效力、学习体验三方面解析,帮你彻底弄清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