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关于做好2023年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3〕4号)要求,特制定云南大学2023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一)云南大学2023年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以各省级招生考试部门公布的区域名单为准。
(二)2023年招生计划90名,招生专业详见《云南大学2023年高校专项计划分省招生专业目录》,分省招生计划参照各省(区、市)报名考生比例分配。各省实际招生专业及计划数以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部门公布为准。
| 云南大学2023年高校专项计划分省招生专业目录 | |||
| 省区 | 招生专业 | 科类 | 备注 |
| 河北 | 历史学 | 历史组 | 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
| 河北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物理组 | 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
| 山西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工 | |
| 内蒙古 | 工商管理类 | 文史 | |
| 内蒙古 | 地理信息科学 | 理工 | |
| 辽宁 | 汉语言文学 | 历史组 | 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
| 辽宁 | 大气科学 | 物理组 | 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
| 吉林 | 工商管理类 | 理工 | |
| 黑龙江 | 日语 | 文史 | |
| 黑龙江 | 化学类 | 理工 | |
| 江苏 | 工商管理类 | 历史组 | 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
| 江苏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组 | 化学、生物至少选考1门 |
| 浙江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综合改革 | 历史、思想政治至少选考1门 |
| 浙江 | 英语 | 综合改革 | 历史、地理、生物至少选考1门 |
| 安徽 | 法学 | 文史 | |
| 安徽 | 生物科学类 | 理工 | |
| 福建 | 法学 | 历史组 | 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
| 福建 | 建筑学 | 物理组 | 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
| 江西 | 档案学 | 文史 | |
| 江西 | 生物科学类 | 理工 | |
| 山东 | 社会学 | 综合改革 | 必须选考思想政治 |
| 山东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综合改革 | 必须选考物理、化学 |
| 河南 | 经济学类 | 文史 | |
| 河南 | 社会工作 | 文史 | |
| 河南 | 物理学 | 理工 | |
| 河南 | 工商管理类 | 理工 | |
| 湖北 | 社会学 | 历史组 | 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
| 湖北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组 | 化学、生物至少选考1门 |
| 湖南 | 社会工作 | 历史组 | 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
| 湖南 | 汉语言文学 | 历史组 | 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
| 湖南 | 统计学 | 物理组 | 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
| 湖南 | 土木工程 | 物理组 | 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
| 广东 | 信息资源管理 | 物理组 | 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
| 广西 | 公共事业管理 | 文史 | |
| 广西 | 生物科学类 | 理工 | |
| 海南 | 广播电视学 | 综合改革 | 历史、思想政治、地理至少选考1门 |
| 海南 | 化学类 | 综合改革 | 必须选考化学 |
| 重庆 | 新闻学 | 历史组 | 必须选考思想政治 |
| 重庆 | 土木工程 | 物理组 | 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
| 四川 | 法学 | 文史 | |
| 四川 | 生物科学类 | 理工 | |
| 贵州 | 新闻学 | 文史 | |
| 贵州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
| 云南 | 经济学类 | 文史 | |
| 云南 | 英语 | 文史 | |
| 云南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工 | |
| 云南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理工 | |
| 西藏 | 工商管理类 | 理工 | |
| 陕西 | 历史学 | 文史 | |
| 陕西 | 城乡规划 | 理工 | |
| 甘肃 | 经济学类 | 文史 | |
| 甘肃 | 物理学 | 理工 | |
| 青海 | 汉语言文学 | 文史 | |
| 青海 | 经济学类 | 理工 | |
| 宁夏 | 法学 | 理工 | |
| 新疆 | 行政管理 | 文史 | |
| 新疆 | 化学类 | 理工 | |
说明:
录取到“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生物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化学类”的学生,入校后随机分配到相应学院管理 ,进行一年大类培养。大类培养阶段结束后按照学校规定分流到具体学院和专业 ,从第三学期开始进行专业培养。
1.录取到“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的学生,入学后统一按照“经济管理类”进行培养,大类培养阶段结束后学生在经济学 、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范围内进行专业分流。
2.录取到“生物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化学类”的学生,入学后统一按照“生命化学类”进行培养,大类培养阶段结束后学生在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范围内进行专业分流 ,以上专业不包括基地班 、菁英班。
3.各培养类别可供选择的专业 ,以分流时学校公布为准 。
4.各省区最终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数以各省区省级招生考试主管部门公布为准。
考生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一)符合2023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二)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三)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一)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3年4月25日止。
(二)网上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须登录“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完成申请手续。网报结束后下载打印报名申请表(须包含系统生成的所有页面),考生本人逐页签字后由所在中学审核并加盖校级公章,然后将申请表扫描或拍照(确保清晰、真实、完整),于截止日期之前在报名系统中提交。如因上传材料不完整、不清晰以及信息错误或有虚假内容而影响材料审核,由考生自行承担相应后果。考生无需邮寄任何纸质材料。
有关省份完成申请考生基本条件审核并公示后,我校将对报名材料进行审核,确定高校专项计划入选考生名单,并于2023年5月31日前上报教育部,同时在云南大学本科招生网、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同步公示。公示无异议者,成为云南大学2023年高校专项计划合格考生(以下简称合格考生)。
按教育部文件要求,从2023年高考招生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一)凡云南大学合格考生,均须参加2023年普通高考,并根据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部门公布的云南大学高校专项招生专业及计划数填报志愿,按各省级招生考试部门规定的高校专项计划所在批次录取。
(二)高考投档成绩达到2023年生源地一本录取控制线,且在高考志愿的相关批次填报了云南大学的合格考生,云南大学将按高考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未在相关批次填报我校志愿的,视为自动放弃我校高校专项计划合格考生资格。
(三)实行新高考改革或合并录取批次的省区,考生高考投档成绩须达到当地省级招生考试主管部门划定的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参考录取控制分数线。
(四)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区,考生填报专业志愿时,其选考科目须符合云南大学在当地公布的对应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一)云南大学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开展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接受社会监督。
(二)云南大学纪检监察部门按规定开展招生监督工作。
(三)考生须遵循“诚信”原则,递交的所有材料必须客观、真实。如有虚假内容,将取消当年专项计划报考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由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依照相关规定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已取得学籍的将取消学籍,已毕业的注销毕业证及学位证。如所在中学参与弄虚作假,将上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报考香港大学需要考雅思吗?澳门高校认不认托福成绩?高考英语130分能替代语言成绩吗?”在港澳升学咨询中,语言成绩要求是考生和家长的高频疑问。不少人因不明确规则盲目备考雅思,或因忽视语言要求错失申请机会。事实上,港澳高校对语言成绩的要求因“报考方式”“院校层次”“专业类型”差异显着,并非所有情况都需提交雅思/托福。
“提前申请了香港大学,高考后还能填内地985志愿吗?港澳高校发了录取通知,会不会影响内地统招提档?”这是港澳升学规划中,考生和家长最纠结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少人因担心“两者冲突”,在自主申请和内地统招间反复犹豫,甚至错失双线机会。事实上,港澳自主申请与内地高考统招并非“二选一”,但需掌握关键规则避免冲突。以下详解可行性、操作要点、风险规避及优化策略。
“报考香港中文大学要填高考志愿吗?香港大学需要提前申请还是等高考成绩出来?”在港澳升学规划中,“统招”和“自主申请”的区别是考生和家长最易混淆的核心问题。不少人因选错报考方式错失机会,或因重复申请导致流程混乱。事实上,港澳高校确实存在这两种主流报考路径,二者在申请时间、录取规则、适配人群上差异显着,选对路径能大幅提升录取成功率。
“高中拿了数学奥赛省二等奖,申请香港大学能加分吗?没有竞赛奖项是不是就没机会申港澳顶尖高校?”在港澳升学申请中,学科竞赛奖项的价值是考生和家长的高频疑问。不少人因“手握奖项不知如何发力”或“无奖项而焦虑”,实则学科竞赛对港澳高校申请的帮助并非“一刀切”,需结合奖项含金量、院校层次、申请模式综合判断。
“在香港大学读书,能去北京的互联网公司实习吗?港澳学生申请内地实习需要额外办手续吗?会不会因为不在内地读书而被歧视?”随着港澳与内地就业市场的融合,越来越多港澳高校学生开始关注内地实习机会。不少人因担心“身份限制”“信息闭塞”“流程复杂”等问题望而却步,实则港澳学生不仅能申请内地实习,还能享受专属政策支持,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申请路径和技巧。
“在澳门大学读大一,能转到香港大学吗?港澳高校之间转校需要重新参加高考吗?难度比转专业大多少?”随着港澳升学选择多元化,高校间转校问题逐渐进入考生视野。不少人因不了解转校规则,误将“转专业”与“转校”混淆,或因信息闭塞错失调整机会。事实上,港澳高校之间支持转校,但属于“特殊申请通道”,规则比转专业更严苛,需满足成绩、学分、专业适配等多重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