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
公众号
  • 空乘专业公众号

    空乘专业公众号

  • 留学公众号

    留学公众号

  • 艺术教育公众号

    艺术教育公众号

  • 职业教育公众号

    职业教育公众号

电话
咨询时间:9:00 ~ 23:30
400咨询热线
  • 留学咨询热线留学咨询热线

    400-6666-588

  • 航空专业咨询热线航空专业咨询热线

    400-6028-090

  • 职业教育咨询热线职业教育咨询热线

    400-0035-665

  • 艺术专业咨询热线艺术专业咨询热线

    400-6608-211

西藏民族大学院校简介

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0-11-11 14:15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欧珠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 凯   

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扎西卓玛           

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史本林     

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袁东亚       

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沛华  

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中组部第九批援藏干部)张树庭

现任领导文字简介   

校党委书记、副校长欧珠,男,藏族,1962年6月出生于北京,西藏江孜县人,中共党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7月,毕业于西藏大学数理系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0年1月,毕业于挪威卑尔根大学信息科学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10月—2001年9月,先后任西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2001年10月—2003年6月,任西藏大学工学院筹备组副组长;2003年7月—2009年9月,任西藏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其间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挂职);2009年9月—2012年4月,任西藏大学工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西藏大学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8月,任西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2016年7月,任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17年6月,任西藏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西藏自治区教工委委员。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凯,男,汉族,出生于1965年6月,湖北麻城人,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教授。1987年7月,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现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1997年2月,在西藏民族大学任教(期间1990年9月—1991年7月于福建师范大学写作学硕士研究生班学习;1993年12月被聘为讲师);1997年2月—2001年7月,任西藏民族大学党办秘书科秘书、科长(期间1999年7月被聘为副教授);  2001年7月—2005年2月,任西藏民族大学党办副主任(期间2003年9月—2004年8月于西敏斯特大学访学);  2005年2月—2007年4月,任西藏民族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2007年4月—2011年6月,任西藏民族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2011年6月—2017年1月,任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期间2011年7月被聘为教授;2016年11月—2016年12月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2017年1月—2017年6月,任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17年6月—至今,任西藏民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扎西卓玛,女,藏族,在职研究生,1963年12月生,西藏拉萨人。198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毕业于西藏民族学院体育系,1985年7月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西藏民族学院学工处副处长,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体育系党总支书记,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等职。2011年6月任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史本林,男,汉族,1969年9月出生,河南南阳人,在职博士研究生,1993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 毕业于焦作工学院,博士。曾任河南理工大学团委书记、共青团焦作市委书记等,中共长葛市委副书记、河南省长葛市人民政府市长。2009年1月焦作市商务局(市外商投资服务局)党委书记、局长;2009年8月河南省长葛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10年2月长葛市委副书记、市长;2012年8月长葛市委书记;2013年7月任拉萨市副市长 [1]  [3-4]  、中国拉萨雪顿节组委会常务副主任 [2]  。2016年11月任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袁东亚,男,河南内黄县人,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免疫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附属医院副院长,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国家西部临床医学教育发展建设督导专家委员会成员,高原医学学会会员,2015年6月任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沛华。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树庭,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作为中组部第九批援藏干部挂职担任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学校简介

渭水之滨,钟灵毓秀。巍巍学府,立德树人。

西藏民族大学地处陕西咸阳,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学校的创办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国家振兴的政治远见做出的英明决策,是中央治藏方略的重要布局。学校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教育部团队式对口援助高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自治区文明校园创建单位、自治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易班中心)高校。

西藏民族大学诞生于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民主改革前夕的特殊历史时期,担负着为西藏培养各类人才的特殊历史使命,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学校前身是1957年党中央指示创办、19589月开学的西藏公学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学校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都对学校的筹建、建设做出过具体指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学校的发展十分关心,胡锦涛同志为学校建校50周年发来贺信。2018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充分肯定了学校 60 年来的办学成就、办学特色和办学精神,明确指出了学校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对学校的未来发展给予了殷切希望。

办学61年来,西藏民族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精勤进取、笃行不倦,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弘扬担当奉献、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办学精神,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藏、服务国家治藏方略的办学宗旨,始终与西藏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共命运,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同进步,积极发挥西藏高等教育孵化器、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重要平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西藏在内地的重要窗口等作用,始终致力于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治藏方略,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始终致力于全力服务西藏经济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始终致力于为西藏培养一支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党和人民、为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创校至今,学校培养了8万余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优秀人才,其中涌现出了4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一大批艺术家、作家、教授、医学家、农学家、工程师等杰出人才,赢得了“西藏干部摇篮”的美誉。

学校积极构建特色明显、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涵盖了哲经济、教育、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设有文学院、民族研究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部、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有54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现有在校生9966,其中本专科生9362人,研究生604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53%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涌现出了一批就业创业先进典型。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91名(其中校本部101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94名,专技人员中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38名,副高级职称人员264名;专任教师702名,其中教授130名,副教授241名,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629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7名,研究生导师215现有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7个。

学校不断深化协同创新,科研成果力攀高峰。现有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高校教学实验室10个,自治区实验实训基地1近五年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375项。建有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中心、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西藏社会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西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旅游研究所、南亚研究所、藏学研究所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产出了一批以《西藏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13对关系)研究》为代表的重大研究成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充分发挥了高校的智库作用。其中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南亚研究所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依托高原环境相关疾病分子遗传机制与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高原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级别实验室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积极参与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考等重大项目,为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学校现有渭城、秦汉两个校区,并在拉萨建有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占地面积1149亩,校舍总面积48.8973万平方米。现有120间智慧教室等各类功能教室,160个实习实践基地,1个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图书馆面积2.7万平方米(渭城校区图书馆面积1.5万平方米,秦汉校区图书馆面积1.2万平方米),形成了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资源,馆藏文献总量达319万多册。

学校充分发挥援藏政策优势,积极构建7+1”、“4+1”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在中组部、教育部和陕西省的统筹部署下,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11所对口支援高校,不断创新援藏形式、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当前,在习近平总书记致学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的激励、鼓舞和指引下,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调整结构、转型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推进“111345”总体工作,即:推进一个工程(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落实一项任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住一个底线(确保校园稳定安全),突出三大重点(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决战四大战役(疫情防控、民大2020计划、秦汉校区建成搬迁、“十三五”规划),强化五项保障(机制保障、制度保障、人才保障、后勤保障、信息化保障),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展望未来,西藏民族大学将坚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我校贺信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高水平综合性一流民族大学,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周边环境

通讯地址

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联系电话

029-33755799
上一篇:飞行员执照有几种? 下一篇:2024年空乘专业专科的大学哪些?
咨询咨询
快速咨询
育人TOP

上学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