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简称宿州市一职高)座落在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古城宿州,是一所具有35年办学经验的地方名校。
院校性质:普通中专-省市级-其他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简称宿州市一职高)座落在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古城宿州,是一所具有35年办学经验的地方名校。1971年建校,1982年在宿州率先创办职业教育,1995年被评为安徽省重点职业高中,1999年被教育部评估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2004年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复评。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简称宿州市一职高)座落在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古城宿州,是一所具有35年办学经验的地方名校。1971年建校,1982年在宿州率先创办职业教育,1995年被评为安徽省重点职业高中,1999年被教育部评估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2004年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复评。在编教师265人,是一所拥有12个稳定专业、87个教学班,6200多名学生的大型职业教育基地。
宿州市一职高是首批中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师资力量雄厚。有160名的任课教师,高级职称教师70人、中级职称教师78人,本科学历148人,占任课教师的93%以上,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研究生4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72%。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受教育部表彰;7人获省级优秀(先进)教师称号;69人获市(直)优秀教师称号;11名国家职教研究会会员;27名专业技能考评员;5名省级普通话测评员。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广大教师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及综合能力,学校充分利用校本培训的主阵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鼓励教师业务进修,支持教师在职培训。学校先后选送近10名专业课教师到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沈阳第一机床厂等单位进修学习。学校还积极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教材开发和科技创新。我校教师李德敏同志编著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我市一些职业学校试用;另一位教师编写的《机电专业技能训练手册》在我校机电专业试用。我校教师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其论文主题鲜明,观点新颖,受到职教界领导和专家的重视。由于学校教研和学术气氛较浓,《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在宿州一职高专门设立“记者站”,由校长金泉同志兼任站长,另有多名教师被聘为兼职记者和特约撰稿人。
学校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确能学到一技之长,学到就业本领。学校拥有近20个实验实训室,可供10多个专业学习实习、实训。拥有品牌计算机500台、数控车床2台、数控铣床1台、普通车床32台、电动家用缝纫机60台、电工电子等实训设施。90%以上的学生在校可获得劳动部门考发的中级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由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成绩显著,一职高被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教育部考试中心、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指定为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培训基地”;经省劳动厅批准,宿州市劳动和保障局在一职高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以对计算机操作、家电维修、服装定制、电焊工等5个专业进行技能鉴定。
宿州市一职高积累了多年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办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自1995年安徽省恢复职业高中对口高考以来,宿州市一职高被省内外高校录取的学生数量一直名列全省同类学校前列,连续多年位居宿州市首位。2000年以来,宿州市一职高有62人考取国家重点大学,329人考取普通本科,2155人被高等专科录取。在2005年的对口高考中,计算机专业上线人数占全市的33%。同时,计算机、建筑、旅游、服装专业的全市最高分均在宿州市一职高。2006年对口高考和普通高考又创佳绩,13位同学顺利考取全国重点大学,46位同学被本科院校录取。(详情见第四版统计表)。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社会的发展给职业教育送来了又一个春天,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报告振奋了全国人民,“十一五”期间,政府100个亿的财力投入,说明中国职教势不可挡地要快速发展。宿州市一职高作为地方职校的领头羊,义不容辞地举起职业教育这面旗帜,在政府支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将会带领全体教职工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为地方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中学高级职称70人,中级职称78人3、27位专业技能鉴定考评员,5位省级普通话测评员5、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7、省级优秀(先进)教师7人9、宿州市(直)优秀教师69人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技能人才,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抓好就业工作。一职高在指导学生就业,抓好毕业生安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上职高的学生在入学前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熟悉,仅仅是通过媒体、亲友或老师略有了解,缺乏理性认识。同时,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怎样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市场,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岗位上去,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学校建立了一套从入学到毕业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具体制定了各年级学生就业指导方案,安排既懂教育又了解学生心理,同时了解企业需求的教师深入到教学一线进行职业指导。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做好职业生涯设计、面试技巧,到怎样处理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困难,怎样适应社会环境以求生存发展等进行全面指导。通过组织专题报告会,请往届有成就的毕业生来校谈就业体会等形式,使学生能正确面对就业市场,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从容应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问题。多年来,一职高输送学生前,都由学校主要领导带领安置办的同志亲自对企业进行考察,考察企业的厂容厂貌、工作环境、食宿条件、工资待遇、医疗卫生保障、生产安全规范程度以及社会福利保险等。认可的企业,学校才把毕业生输送过去。三、“订单式培养”见成效2005年,一职高举办了“2005—2010年毕业生供需洽谈会”,2006年,又成功举办了“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签约会”。会上校企双方达成共识,学校与数十家诚信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使一职高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口就业率逐年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宿州一职高在江浙一带的知名度。
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一职高计算机、电子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机修、数控等专业近千名学生,被六丰机械、恒力化纤、上海达丰电子、昌硕电子、宁波港联电子、江苏天工集团、苏州大毅科技、江苏沃得集团、昆山纬创资通、裕丰精密机械等签约企业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