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正式备案的全日制高等专科职业学校,由内江市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依法实施教育行政管理。学院是四川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内江市家政服务+标准化输出培训基地,内江市大学生法治教育基地。拥有校外实习基地30余个,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内江市中医医院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为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全国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四川省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全国第三家、四川省第一家“全国全民健康管理示范医院”。内江市中医医院是“全国市级示范中医院”“国家重点建设医院”“国家级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中医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院附属医院实力雄厚,全面满足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需要。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2023年高职单招计划1100人,其中中职类计划招生560人,普高类计划招生540人。具体招生专业和计划以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专业名称 | 招生计划 | 备注 | ||
中职毕业生 | 普通高中毕业生 | |||
医药卫生类 | 文理兼收 | 理科类 | ||
老年保健与管理 | 90 | |||
健康管理 | 30 | |||
中医康复技术 | 100 | 60 | ||
助产 | 70 | 40 | 只招女生 | |
护理 | 190 | 100 | ||
药学 | 120 | 60 | ||
中药学 | 80 | 60 | ||
医学检验技术 | 50 | |||
医学影像技术 | 50 |
(一)报考条件
1.已参加2023年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且符合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招生条件的考生。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3.身体健康状况必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特别提醒:因医药卫生类专业的特殊性,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学院有关专业可以不予录取。
(二)报考类别
1.普高类:高中文科和理科毕业生。
2.中职类:医药卫生类专业中职毕业生。
2023年高职单招报名实行网上统一填报的方式,分网上报名和学校确认两个阶段。网上报名和学校确认完成后,须按要求到学院进行现场报名资格审核。
(一)网上报名阶段(填报学校志愿)
考生于2023年3月1日9:00至7日12:00,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按要求准确填写考生有关信息,并且填报1个学校志愿。在规定的报名时间范围内,考生可以修改学校志愿。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填报的学校志愿。因考生本人疏漏或失误造成的错误填报结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学校确认阶段(填报专业志愿)
考生于2023年3月10日9:00至13日12:00,登录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官网,进入2023年高职单招报名系统,按系统提示完成个人信息真实准确填写、专业志愿填报和缴纳考试报名费等环节。凡是未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专业填报和缴费的考生视为自愿放弃学院2023年高职单招考试报名。考试报名费缴纳成功且报名成功以后,考试报名费不予退费。
1.考生根据页面提示缴纳考试报名费130元后须及时在报名系统中打印《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2023年高职单招资格审查表》,同时在该表上作诚信报考承诺签名。
2.考生在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专业志愿。中职类考生应填报与中职阶段所学专业大类相一致的专业,不得跨类填报。在我院高职单招报名工作结束前,考生可修改专业志愿,报名工作结束后,不可修改专业志愿。
3.由于用人单位的就业岗位要求,身高未达到158cm的女生慎报护理、助产专业。
(三)报名资格审核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将对已成功在网上报名并缴费的考生报名资格进行现场审核,资格审核合格后由学院发放《准考证》。所有考生应本着诚信原则如实向学院提供相关材料,如虚报、隐瞒或伪造、涂改等有关材料及其他欺诈手段取得报考高职单招资格的考生,学院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取消。
1.考生现场资格审核时间
2023年3月23日至3月24日上午09:00-12:00;下午14:00-17:30。
2.考生现场资格审核地点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
3.考生现场资格审核须提交资料
(1)《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2023年高职单招资格审查表》(需考生本人签字);
(2)考生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3)《四川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或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出具的包含有色觉检查项目结论的体检表(或体检报告)原件。
4.免试生现场资格审查注意事项
(1)申请免试资格考生须符合以下条件。
在校期间参加由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和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办的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中职应届毕业生,和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或相当职业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2)申请免试的考生须按报名方式成功报名并缴费后,除按上述现场审核时间、地点和须提交资料正常进行现场审核,还须提交《四川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教育单独招生免试录取考生申请表》(见附件)和相关证明材料原件。未在2023年3月25日17:00前提交免试录取申请材料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免试录取申请。经教育厅核实资格、我院考核公示,并在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公示后才能由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正式办理免试录取。
(3)在正式办理免试录取手续前,申请免试的考生应正常参加我院的2023年高职单招考试。
(4)免试录取考生的招生计划,从录取的招生专业计划中扣减。
(一)考试时间
1.文化考试笔试时间为2023年3月25日9:00-11:30。
2.职业技能综合测试时间2023年3月25日(下午14:00-16:00)
(二)考试地点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院内(详见准考证)
(三)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由文化考试和职业技能综合测试2个部分组成。
1.文化考试。考试试题由省统一命制,分普高类、中职类,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同堂分卷,每科满分100分,总分300分。
2.职业技能综合测试。考试试题由学院组织命制,满分200分,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具体考核形式和内容如下。
(1)普高类考生
1)文理兼收专业
职业技能综合测试(笔试)200分,由学院命题和制卷。考核内容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等。
2)只招收理科专业
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只招收高中理科毕业生。
职业技能综合测试总分200分,包括综合素质(笔试)120分,物理化学综合80分,由学院命题和制卷。综合素质(笔试)考核内容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等;物理化学综合科目主要考核普通教育初中、高中阶段内容,其中物理、化学各占50%。
(2)中职类考生
职业技能综合测试总分200分,包括职业技能测试(笔试)150分,综合素质考核(笔试)50分,由学院命题和制卷。
1)职业技能测试:专业相关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知识,笔试。
2)综合素质考核:主要考核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笔试。
所有考生应认真配合学院的疫情防控相关措施。
1.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依据招生计划、参考人数及考试成绩的总体情况,根据考生文化考试和职业技能综合测试原始总分,分普高类、中职类划定总分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人数不超过报考总人数的90%。
2.在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照专业志愿,根据考生成绩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未参加文化考试或综合测试,以及文化考试或综合测试成绩为零的考生,学院将不予录取。
3.考生文化考试成绩和职业技能综合测试成绩两项相加即为其总成绩。考生不享受任何加分照顾政策。
4.总分相同时,依次比较职业技能综合测试、语文、数学、英语成绩。
5.若因特殊原因,高职单招计划未能完成而产生的招生计划缺额,则将未完成的计划转为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中。
详情 >学校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大道东四段368号
联系方式:0832-2029779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200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四校基础上合并组建新江汉大学。2002年6月,学校整体搬迁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4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上海体育学院(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简称“上体”,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体育类普通高等学校,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单位。学校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学校、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试点院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北京体育大学(Beijing Sport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简称北体大,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的高等体育院校。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2001年调整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